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20230907 > 研究生培养 > 培养工作 > 专业学位 > 正文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大纲


一、培养目标

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式与要求

采取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行第一责任导师负责制下的双导师培养模式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导师,和实践基地导师全程指导学生,实行第一责任导师负责制。

“双导师制”指护理学院导师(第一责任导师)与培养基地导师联合指导,共同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并监督和指导计划的实施落实,负责科研工作的具体指导,论文撰写的指导、修改和定稿。在校期间,校内导师应通过诸多方式(会面、电话、电子邮件、电脑聊天软件等)每周至少联系指导学生一次。学生下临床,校内导师应至少每两周指导学生一次。由遴选的相对固定的临床带教教师与校外导师(即临床导师)共同负责学生在临床的实践指导和带教。校外导师(即临床导师)负责各阶段临床护理实践的质量监督,进行临床护理能力的全程培养和考核。

三、培养方案

临床实践训练集中在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主要完成临床能力训练、科研能力训练、护理管理能力训练,人文精神培养贯穿始终。其中临床能力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护理实践能力训练、医疗实践、专科护理实践总护理实践时间不少于18个月。

   第一阶段(基本护理实践能力训练,6个月)轮转内、外科病房、ICU和急诊,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临床护理实践,应用护理学知识正确处理和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进一步提升临床工作中的常用护理技术水平。



基本护理实践计划表

拟轮转科室

轮转时间

要求掌握的临床技能及实践形式

考核形式

备注

大外科

2个月

实践内容:

A)强化各科基础护理操作

B)各科室护理制度和流程

C)各科常见治疗设备的应用

D)熟练掌握各科常见病病人的一般护理照顾

E)健康宣教


实践形式:临床护理、参与科室护理查房、业务学习

出科考试

常用护理技能考核

轮转科室可根据学生方向与导师共同协商选择

大内科

2个月

综合ICU

1个月

实践内容:

A)ICU护理制度和流程

B)ICU护理常规

C)ICU常见治疗设备的应用

D)熟练掌握ICU危重病病人的一般护理照顾

E)健康宣教


实践形式:临床护理、参与科室护理查房、业务学习

出科考试

常用护理技能考核


急诊科

1个月

实践内容:

A)急诊护理制度和流程

B)急诊接诊分诊技巧

C)急诊常见治疗抢救设备的使用

D)熟练掌握ICU危重病病人的一般护理照顾

E)健康宣教


实践形式:临床护理、参与科室护理查房、业务学习

出科考试

专科操作技能考核


  


第二阶段(进行医疗实践,3个月根据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临床科室,跟随一名具有副主任或以上职称的医师参加医疗实践,学习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常用诊疗操作技术,学习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时间安排根据学生能级定位具体如下表:

医疗实践计划表

研究方向

实践科室

轮转时间

医疗实践内容及形式

考核形式

备注

中医康复护理

同导师协商决定

3

实践内容:中医心内科、中医消化科、中医肿瘤科、中医内分泌科、中医老年科、老年康复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处理原则、常见诊疗操作技术,加强其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

实践形式:跟班(主任医师、主治医生)、参加科室典型病例讨论

书写护理病历


危重症护理

重症监护室

3

实践内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危重疾病的诊断与处理原则、常见诊疗操作技术,加强其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

实践形式:跟班(主任医师、主治医生)、参加科室典型病例讨论

书写护理病历


社区老年护理

同导师协商决定

3

实践内容:

老年常见疾病的诊治

衰老的特征与发生机制

老年人特有症状

常见老年慢性疾病的处理原则,措施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用药

老年人的健康保健

老年机构等

实践形式:跟班(主任医师、主治医生)、参加科室典型病例讨论

书写护理病历


    

  

第三阶段(专科护理实践能力训练,9个月根据研究方向在相应的专科病房进行深入的临床实践,实习具体科室由学生与导师共同商定。由临床导师具体制定专科护理实践的学习和工作安排计划,学习系统的专科护理知识,培养独立解决本专科领域内常见的护理问题的能力。在此期间,重点培养学生的专科技能,将护理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循证护理能力培养贯穿整个实践过程,突出个性化培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专科护理实践计划表

方向

能力

培养

专科护理实践内容及形式

考核形式

备注

专科技能

实践内容:

A)中医康复相关科室的技术训练a.中医心内科的耳穴贴压、穴位贴敷、揿针、中药足浴等技术;b.中医消化科的中药保留灌肠、雷火灸、穴位贴敷、中药外敷、耳穴贴压、穴位注射等技术;c.中医肿瘤科的中药敷药、穴位贴敷、揿针、耳穴贴压、雷火灸、中药涂擦、中药封包治疗、穴位注射、穴位按摩等技术;d.中医内分泌科的耳穴贴压、穴位贴敷、中药熏药法;e.老年康复科的雷火灸、艾灸法、中药熏药法、穴位按摩等技术

B)各系统疾病患者的中医整体护理

C)各系统疾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文书的规范书写

实践形式:跟班实践

A)专科理论知识及专科技能考核

B)个案分析,书写病例分析报告3份

由临床导师和学生共同商定后灵活安排

护理管理能力

实践内容:

A中医康复相关科室的物品、仪器设备、药品等物资管理

B)中医康复相关科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C)中医康复相关科室的护理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

D中医康复相关科室的风险管理

实践形式:A)参与护理部管理工作;B)协助病区护士长管理

科室评定

由临床导师和学生共同商定后灵活安排

教学能力

A)床边带教培训;B)护理教学查房(每月至少一次);

C)小讲课(每月至少一次

教学能力测评


科研能力

A)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了解专科理论及技术新进展;B)根据学位课题,收集资料,进行护理研究;C)根据实习医院情况,定时参加相关学术活动

A)撰写循证护理专案1份;B)撰写综述论文1份


人文素质

实践内容:

A)中医康复相关科室环境与患者心理需求;B)护患关系与沟通;C)各类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实践形式:A)优秀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B)课外阅读;C)人文护理系列讲座

A)综合病历考核;B)科室评定






专科技能

实践内容:

A)重症监护技术训练a.氧治疗、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b.人工起搏器的调节、使用、起搏心律的观察分析法;c.肠内肠外营养的应用;d.神经系统监测及护理;e.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操作及护理;f.外科手术后的监护及引流管护理;g.心脏病体外术后监护;h.Picco技术应用;i.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j.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k.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技术

B)各系统危重病患者的整体护理

C)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E)危重患者的疼痛管理

F)危重病患者安全转运

G)危重病患者护理文书的规范书写

实践形式:跟班实践

A)专科理论知识及专科技能考核

B)个案分析,书写病例分析报告3份

由临床导师和学生共同商定后灵活安排

护理管理能力

实践内容:

A重症监护病房的物品、仪器设备、药品等物资管理

B)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C)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

D重症监护病房的风险管理

实践形式:A)参与护理部管理工作;B)协助病区护士长管理

科室评定

由临床导师和学生共同商定后灵活安排

教学能力

A)床边带教培训;B)护理教学查房(每月至少一次);

C)小讲课(每月至少一次)

教学能力测评


科研能力

A)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了解专科理论及技术新进展;B)根据学位课题,收集资料,进行护理研究;C)根据实习医院情况,定时参加相关学术活动

A)撰写循证护理专案1份;B)撰写综述论文1份


人文素质

实践内容:

A)重症监护环境与患者心理需求;B)护患关系与沟通;C)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D) 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的心理调适.

实践形式:A)优秀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B)课外阅读;C)人文护理系列讲座

B)综合病历考核

C)科室评定




专科技能

实践内容:

A)老年人安全风险管理及护理:跌倒、噎呛、误服、压疮等综合征的风险管理及护理

B)老年人尿失禁的评估护理

C)老年人吞咽障碍的评估护理

D)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及家庭康复

E)老年人心理保健护理

F)老年临终关怀护理

G)老年病人的整体护理

实践形式:跟班实践

A)专科理论知识及专科技能考核

B)个案分析,书写病例分析报告3份

由临床导师和学生共同商定后灵活安排

护理管理能力

A)参与护理部管理工作两周

B)协助病区护士长管理两周

C)老年病人的安全管理






科室评定

由临床导师和学生共同商定后灵活安排

教学能力

A)床边带教培训(每两周一次);B)护理教学查房(每月至少一次);C)小讲课(每月至少一次)

教学能力测评


科研能力

A)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了解专科理论及技术新进展;

B)根据学位课题,收集资料,进行护理研究;

C)根据实习医院情况,定时参加相关学术活动

A)撰写循证护理专案1份;B)撰写综述论文1份


人文素质

实践内容:

A)护患关系与沟通

B)急诊及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C)医务人员的心理调适

实践形式:

A)优秀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

B)课外阅读

C)人文护理系列讲座

A)综合病历考核

B)科室评定



1.专科技能的训练(具体安排见上表)

专科技能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相关专科的常见护理技术,应用这些技术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跟班实践,掌握各专科常见病的护理与管理。要求完成各专科理论知识及专科技能考核,完成个案分析,病例分析报告3份。

2.护理管理和教学能力训练(具体安排见上表)

护理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管理的要素,应用先进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参与护理部管理工作,协助病区护士长管理。并积极参与医院品质管理活动。如参加QCC(品管圈)活动、CQI(持续质量改进)、循证专案小组等

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沟通技巧。要求学生参与学校和医院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包括参与理论授课、实验教学、教学查房、小讲课、作读书报告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等。

管理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临床护理实践的全过程。

3.科研能力训练(具体安排见上表)

科研能力培养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握选题的原则和研究设计的要素,使学生在临床科研能力训练中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分析和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结合临床专科实践,突出循证护理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文献查证、寻找最佳护理实践、制作标准作业流程等。并撰写循证护理专案1~2份。

要求在第学期确定学位论文题目,第三学期进行开题报告,第四学期进行中期检查,第五、六学期在专科实践过程中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论文的撰写。

学位论文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选择临床护理实践中存在的一个具体问题,采用相关的临床研究方法,获得该临床问题的解决方案,学位论文形式包括研究报告、病例分析和系统评价。

科研能力培养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

4.人文素养的培养(具体安排见上表)

把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重点是强化南丁格尔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使南丁格尔精神作为一种内生性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通过开设护理人文系列课程、课外阅读、讲座、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以及临床实践中优秀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四、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方案

考核将围绕临床培训内容及培训目标进行,包括过程实践考核中期实践考核和终末实践考核。

过程实践考核研究生应根据各专科培养方向具体培养细则的规定,完成各专科的轮转工作量和质量要求,书写分管病人的完整护理病历,记录各项学习内容。出科时以护理查房和现场病例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成员由临床指导老师在内的3~5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组成。考核成绩 75分为合格,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该科室的轮转时间并进行补考。

中期实践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中期实践考核,实行“以案例为中心的多站点考核”方式,包括询问病史护理体检、病例分析、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健康教育、人际沟通与人文关怀各考核站点任务能够全面涵盖研究生应掌握的临床实践能力,并突出各考生的专科方向,达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能力同时考察的考核要求。通过考核者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终末实践考核:毕业综合考核时间安排在临床能力训练结束后,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考核小组由3~5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护理学专家组成,其中应包括第一责任导师、实践基地导师、临床指导老师,组长必须由具有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考核小组根据各专科培养方向的具体要求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OSCE站点的设置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流程设置5个考试站点。第一考站为护理评估,主要包括护理病史的采集及身体、社会、心理的评估第二考站为病例资料整理,主要是对所收集到的病情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完成病历的书写第三考站为护理诊断,主要是根据病例和整理的资料提出护理诊断第四考站为基础护理操作,针对提出的护理诊断进行一项相关基础护理操作第五考站为专科护理操作,根据病例进行一项专科护理操作考核成绩 75分为合格,考核不合格者不能申请论文答辩,应继续进行临床能力训练,半年或一年后重新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申请论文答辩。

五、临床教学能力考核方案

教学能力基本要求及考核:参与教学查房;独立小讲课≥3次;参与基础护理操作带教或临床见习带教40学时。临床轮转结束后,由第一责任导师所在教研室组织开展考核,考核成绩 75分为合格。



                                            扬州大学护理学院

                                             20191230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阳中路136号 邮编:225009
电话(TEL):86-0514-82053853 邮箱(E-mail):hlggws@yzu.edu.cn
Copyright © 2021扬州大学护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