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备份20250902 > 继续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2023版护理学专业(专升本)教学计划-业余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护理学101101专业

所属学科门类(本科):医学类

学位授予门类(本科):理学学士

、教育类型和学制

教育类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招生类型:专科起点升本科(简称专升本)

学习层次:专升本

学制:两年半

学习形式:业余

三、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护理学人才。毕业生能在专科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掌握护理学本科层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教学、管理、科研和创新能力,具有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健康保健及助产育婴、养老照护等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四、培养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4.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遵从医疗护理相关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入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

5.尊重同事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

6.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

7.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评判反思精神,具有循证实践、勇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错误的态度。

8.在应用各种护理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护理对象及家属权益,对于不能胜任或不能安全处理的护理问题,应具有寻求上级护士帮助的意识。

(二)知识要求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人体正常结构、功能、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4.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专科护理知识。

5.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

6.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和临床用药及药品管理知识。

7.熟悉不同护理对象的基本心理需要及常见临床心理问题的评估和干预方法。

8.熟悉全生命周期护理的知识和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9.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本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10.熟悉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知识及护理的基本方法。

11.熟悉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三)技能要求

1.具有在护理专业实践中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2.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并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3.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急救护理技术、专科护理基本技术,具有配合实施常用诊疗技术的能力。

4.具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能力。

5.具有配合急危重症的抢救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的初步能力。

6.具有从事社区护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环境中为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健康保健服务。

7.具有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的能力,以保证安全有效的专业实践。

8.具有初步从事临床教学的能力。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获取和利用护理学专业信息,研究护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10.具有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护理学文献和简单的外语会话能力。

11.具有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毕业与证书授予

取得我校学籍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可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国民教育系列的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文凭。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校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六、主要课程说明

本专业核心课程为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

(一)《健康评估》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用健康评估方法对评估对象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作出护理诊断;具备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健康史的采集,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特殊人群的评估,心理、社会、家庭文化、环境的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病史的书写等。

(二)《内科护理学》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在内科护理理论框架下通过运用护理程序观察和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而达到维持和促进患者健康的目的。

课程主要内容:《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核心学科。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内科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重点阐述各系统主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及各系统疾病护理与健康教育等。

(三)《外科护理学》

课程目标:通过外科护理学的理论学习、临床见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满足外科患者的各层次需求。

课程主要内容:外科护理学总论,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和常用外科临床护理技术。包括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患者的护理,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外科营养患者的护理,麻醉患者的护理,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手术室护理工作,肿瘤患者的护理,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损伤患者的护理,颅脑疾病患者的护理,颈部疾病患者的护理,胸部疾病患者的护理,腹部疾病患者的护理,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运动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等。

(四)《妇产科护理学》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早、中、晚期的孕妇实行整体护理,并协助医生进行孕期检查。运用护理程序对分娩期、产褥期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运用护理程序对伴有妊娠期、分娩期常见并发症、合并症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制定新生儿护理计划,教会产妇护理新生儿的技巧、常识和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妇科常见疾病患者提供整体护理。

课程主耍内容:妇产科护理学的范畴、学习目的、方法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及妊娠生理的基本知识,女性骨盆结构、分界及各平面形态及径线、骨盆外测量及四步触诊法。妊娠期监护/保健的基本知识,正常分娩三个产程的经过、处理和护理知识,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合并症妇女的护理,产后并发症妇女的护理。妇产科常见病的概述,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异常胎儿、新生儿的概述、监护基本知识和护理措施。妇产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原则,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禁忘症、用物准备和护理措施。妇女五期保健,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咨询方法、环境因素对胎儿的影响,产前诊断方法等。

(五)《儿科护理学》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能应用基本临床、护理知识,掌握常见病的表现,诊断与处理,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小儿实施整体护理。

课程主要内容:生长发育、健康儿童护理、住院患儿的护理、营养与营养紊乱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结缔组织疾病患儿的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六)《急危重症护理学》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熟悉急诊常用分诊方法、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类系统和分诊程序;掌握心搏骤停、生存链的5个环节、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效果判断及注意事项;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与判断、临床特点、救治与护理;中暑、淹溺等日常常见急危情况的处理。

课程主要内容: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重要学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院前急救及灾难救护的概念和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的设置与管理、急危重症的抢救和监护技术、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等内容。

(七)《人体解剖学》

课程目标:通过对正常人体形态与结构的学习,使学生对人体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应充分理解、记忆、牢牢掌握与理解,对人体的一般结构通过学习达到一般的领会与了解。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遵循解剖的顺序描述人体的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自然形态和分布等,研究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关系。讲授内容包括解剖学以及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间的内在联系等。

(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其代谢过程及其调节规律等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后继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发生机理,为诊断疾病、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讲授内容包括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三大代谢,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表达及调控,血液生化,肝胆生化,水盐及钙、镁、磷代谢等。

(九)《药理学》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以及应用注意事项,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以及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讲授内容包括药理学总论,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中枢神经及传入神经系统药理学,心血管系统药理学,内脏系统药理学,内分泌系统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十)《生理与病理生理学》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从机能角度认识人体主要生命活动的机制和调节规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既期望学生能够学到并掌握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也期望学生能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的理论研究工作和医疗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医学临床的需要,着重讲授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为了更好地阐明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适当联系临床内容,加强基本要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突出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十一)《组织与病理学》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正常组织形态结构、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的机制;疾病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与疾病的转归。为护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讲授内容包括病理学绪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 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感染性疾病。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实验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考试等。实验教学相应课程教学中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考试安排在第五学期完成。毕业实习时间为14周,其中内科护理4周、外科护理4周,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各3周。精神科护理实践2周,社区护理实践2周,毕业考试8课时。

八、其它说明

1.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优化教学内容,评估、分析学生已具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结合临床护理新进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理论教学应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讲透,体现新意,讲思想,讲方法,讲进展,体现“专升本”特点;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专升本学员的特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员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结合互联网+,开展综合素质的教育;结合临床病案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小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等培养学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4.加强对学员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能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护理文献。

5.毕业前通过毕业考试,成绩合格方能毕业,中等以上方能申请授予学位。

、教学计划进程表

教学计划进程表

护理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业余)

课程

代码

课程

名称

各学期学时分配

考核

方式

线

线

终结性

考核

1

1001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

32

16



48






2

1001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8

24

8

16

48







3

100103

中国近代史纲要

48

32

16




48





4

100104

形势与政策

36

11

25


8

7

7

7

7



5

100105

思想道徳与法治

48

32

16




48





6

1001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48

32

16



48






7

100106

党史

32

22

10




32





8

300002

大学英语

128

86

42


64

64






9

300003

计算机应用

96

60

28

8

48

48






10

309201

人体解剖学

48

32

12

4

48







11

309202

生理与病理生理学

48

32

12

4


48






12

309203

组织与病理学

40

26

10

4


40






13

30920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48

32

16


48







14

309205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含临床免疫学)

48

32

16


48







15

309206

药理学

48

32

16



48






16

309225

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

32

22

10


32







17

309208

护理学导论

16

10

6



16






18

309209

健康评估*

72

44

20

8



72





19

309210

护理研究(含护理科研方法、护理论文写作)

48

32

16





48




20

309211

临床营养学

32

22

10



32






21

309226

急危重症护理学

48

28

16

4



48





22

309213

内科护理学(含精神病护理)*

80

52

20

8



40

40




23

309214

外科护理学*

80

52

20

8



40

40




24

309215

妇产科护理学*

72

44

20

8




72




25

309216

儿科护理学*

72

44

20

8




72




26

309217

社区护理学(含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

48

32

12

4




48




27

309218

人文护理综合(含社会学与护理人文关怀、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与礼仪等)

48

32

16




48





28

309219

护理心理学(含精神心理健康与护理)

32

22

10





32




29

309220

护理教育学

16

10

6




16





30

309227

入学教育

4


4


4








31

309228

毕业教育

4


4






4




32

309221

毕业实习

224



224





224



33

309229

精神科护理实践

32



32





32



34

309223

社区护理实践

32



32





32



35

309230

毕业考试、考核

8



8





8



合计

1812

963

469

380

348

399

399

359

307


百分比(%)

53%

26%

21%

19%

22%

22%

20%

17%

备注:1.“*”为核心课程。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阳中路136号 邮编:225009
电话(TEL):86-0514-82053853 邮箱(E-mail):hlggws@yzu.edu.cn
Copyright © 2021扬州大学护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