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生殖健康事业的发展,推动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先进科技的交流,促进生殖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成果转化,聚焦前沿智慧,搭建生殖医学交流与合作平台,6月14日-16日,由扬州大学、扬州大学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主办的2024“绿·扬”生殖与健康学术研讨会在扬州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赵文明出席会议并致辞,学科办、医学部、附属医院、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等部门及单位相关负责同志,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全体教职工、研究生等150余人参加会议。开幕式由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郑英主持。
开幕式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赵文明致辞
赵文明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大生命学科建设和新医科发展,坚持大医学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大力推进医教研融合发展。他希望,通过此次“绿·扬”生殖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推动扬州大学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扬州大学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郑英主持开幕式
专题报告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生殖医学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围绕卵子发生、胚胎发育、精原干细胞增殖分化、精子发生和变形等方面开展专题报告和学术交流,探讨本领域研究热点问题。
△沙家豪,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生殖医学研究,致力于配子发生的分子机理、生殖细胞体外分化与男性不育治疗新技术研发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在Nature、Cell、Cell Stem Cell、Nature Genetic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杜美蓉,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生殖免疫科主任,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分会副主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殖免疫分会副主委等。长期从事妊娠建立和维持的生理与病理机制及其相关临床工作,擅长不孕不育、复发流产与反复种植失败的诊治。主持国家基金委NSFC项目10项(重点项目2项)、科技部重点专项(首席)等,在Circulation、Blood、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Science Signaling等发表SCI论著100余篇,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妇幼健康成果二等奖。
△史庆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习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教授、国家杰青、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获得者。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研究中心PI。先后4次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主持国家基金委杰青1项、重点和国际合作项目各3项,主持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2项,参与中科院先导项目,参与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各2项等。曾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成员,中国生理学会生殖科学分会首任和第二任主任委员。现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生殖细胞生物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生殖医学与遗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等。多年从事精子发生及其异常所致精子发生障碍的遗传学研究,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JEM、AJHG、Nat comm、Sci Adv、Cell Res、Cell discov、Curr Biol和Genet Med等杂志发表SCI系列研究论文140余篇,被他引5000余次。
△王红梅,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器官再生与智造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早期胚胎发育与不良妊娠结局”项目负责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干细胞的生育力维持与重建”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包括:(1)干细胞与生育力的维持和重建;(2)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和胎盘发育。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妇幼健康科技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孙斐,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正院级)、男科主任。国家杰青、国家973计划首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男性与性医学医师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浙江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三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荣誉称号、2023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研究型人才”等。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0余篇,其中15篇封面。主编《Molecular Mechanisms in Spermatogenesis》(Springer, 2021)。Reprod Biol Endocrinol、Mol Cell Endocrinol、Asian J Androl编委、《中华男科学杂志》副主编。
△葛仁山,博士生导师,生物医学领域专家,曾任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美国人口理事会生物医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兼生殖内分泌实验室主任,现任温州医科大学生殖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温州医科大学分子毒理与药理研究所、神经内分泌研究所所长。浙江省“百人计划”人才、浙江省特聘专家教授,浙江省重点创新学科环境医学学科带头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二审专家,担任《Frontiers In Physiology》、《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副主编,《Toxicology》、《Steroids》编委。中国长江学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评审专家。中国药理学会生殖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委员,以及中国老年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生殖领域专家。获美国NIH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及面上项目4项,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423篇,其中包括4篇《PNAS》论文和10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连续三年(2021-2023年)被评为国际高影响力引用的科学家。
△王强,博士,南京医科大学教授,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PI,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7~2012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妇产科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常务委员及中国生理学会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兴趣涉及母源环境与生殖健康以及卵母细胞发育的调控机理。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Genetics,Molecular Cell和Aging Cell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罗孟成,武汉大学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本科和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博士后阶段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研究方向聚焦于精子发生和男性不育,致力于做出更多有临床价值的原创性研究,为改善人类生殖健康做贡献。在生殖发育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1)发现一个X染色体上的雄性性别决定基因SDX,完善了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理论;2)揭示了Dot1l在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过程中的作用机制;3)鉴定了人类不孕不育新靶标-MEIOB。近五年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Cell Research(2021)、Genes&Development(2022)、Cell Reports(2024)、Science Advances(2020)、Cell Proliferation(2021)等文章多篇。其中SDX与MEIOB基因均由本人命名并报道功能。MEIOB基因突变会导致人类男性和女性完全不育,相关成果已收录入中外核心教材。我国男性生殖相关基因检测专家共识将MEIOB列为10个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检测基因之一,在生殖临床上全面推广应用,目前正在研发针对MEIOB的男性避孕药。SDX基因调控支持细胞发育和功能,其突变导致性别逆转或睾丸早衰,已得到临床病例支持,正在研究致病机制和临床诊治方案。
△吴际,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宁夏医科大学生育力保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长期从事生殖干细胞发育与调控机制研究,在国际上首次从成年小鼠卵巢内分离出雌性生殖干细胞,并率先揭示其生物学特征,从而发现成年哺乳动物卵巢内存在生殖干细胞,开辟了一个崭新研究领域。在Nature Cell Biology, Advanced Materials, Genome Biology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现任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杂志Section Editor及Cell & Bioscience等多家杂志编委。近年在四十余种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报告或特邀报告和主持会议。入选上海市巾帼创新领军人物,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1);研究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排名1);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1)。
△童明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工作尝试回答“哺乳动物减数分裂如何启动”,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郭雪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016年、2021年),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访问学者。中国生理学会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理事,中国分子系统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细胞发育学生殖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江苏省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江苏省 “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1项。相关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8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8项;担任《Andrology》、《中华男科学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Nat Genet, Circulation, Cell Res, Mol Cell, Nat Commun, PLoS Biol等期刊发表论著80余篇。
△张莹,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21年获国家基金委优青基金资助。多年来主要从事小RNA及RNA修饰介导的妊娠建立和子代健康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Cell Biology(2021及2018),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Cell Research, Hypertension,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 Development等期刊发布论文25篇,参与工作发表在Science等重要杂志上;研究论文被Cell Press报道,入选F1000推送,并作为Cover Story受到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和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的编辑推荐。两次获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年和2019年),中国生理学会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科技奖(2015)。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两项、科技部973子项目课题一项、基金委优青、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
△刘洪彬,山东大学-妇儿与生殖健康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专注减数分裂异常导致生殖障碍疾病的病因机制的基础和转化研究。1)提出了减数分裂表观修饰识别机器的假说并加以证实,拓展了配子发生分子调控理论;2)颠覆了克氏综合征随机产生的传统理论,提出非经典孟德尔遗传规律产生克氏综合征子代的假说并加以证实;3)创新研发了高效提升人类胚胎体外发育潜能的添加因子。在Genome Biol、EMBO J、Curr Biol、Sci Adv、Nucleic Acids Res(3篇)、Protein Cell、Adv Sci及Elife(2篇)等期刊发表论文30篇,提交发明专利17件(授权8件),两项研究成果被写入生殖领域国际权威书籍。荣获中华医学青年科技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霍然,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PI,副主任;中国生理学会生殖学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理事、中国性学会女性生殖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次”及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获评第六届“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名师”。长期从事生殖医学研究,近年来的研究兴趣主要聚焦在母源效应因子在卵母细胞成熟、卵-胚转换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及其与临床女性生殖障碍的相关性研究。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和973项目4项;已在Developmental Cell、Cell Discovery、Cell Death Differ、Aging Cell、EMBO Reports、Cell Mol Life Sci、Development、Hum Reprod、Bio Reprod等本领域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参编《生殖病理学》等专著;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妇幼健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
△曾旭辉,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与江苏省“双创人才”,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后进入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2011年回国,现任南通大学生殖医学研究院院长。以精子特异性离子通道等为研究对象,探究精子功能调控机制及其异常在男性不育中的作用。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面上项目5项,以及科技部项目多项。曾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神经生物物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PNAS、Human Reproduction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袁艳,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PI,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青年首席,中国生理学会生殖分会委员,江苏省发育生物学会理事,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长期致力于体外男性生育力重塑研究,包括胚胎干细胞(ESC)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分化向生殖细胞分化、睾丸类器官重构,及体外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机制研究。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在Cell Stem Cell、Cell Research、Hum Reprod Open等国际刊物上发表多篇SCI论文,授权8项发明专利。
△于骏,南通大学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南通大学生殖医学研究院PI,从事生殖医学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要学术任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智能(AI)医学专业会委员青年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女性生殖健康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基础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生殖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南通市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苏中男科专家联盟委员会第一届男性不育学组副组长。在Nature Communications、Redox Biology、Aging cell、Development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3项。目前担任Microbiom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Cell Death Discovery等杂志审稿人。主持/主要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10余项。
△牛长敏,扬州大学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专业委员,扬州市护理学会青年委员。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访问学者,Cells杂志guest editor。主要研究方向为男性不育症及机制研究。申报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江苏省高校基础科学基金等项目。
△扬州大学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郑英
主持研讨会
△南通大学生殖医学研究院院长曾旭辉
、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永祥
主持研讨会
△南京医科大学霍然教授
、扬州大学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祝娉婷
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总结
△扬州大学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郑英做研讨会总结
郑英教授对研讨会进行总结,她对所有应邀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她指出,本次研讨会从探索人类原始生殖细胞的起源到精子发生障碍遗传因素的鉴定,从胚胎发育到妊娠建立,从卵巢类器官与生殖干细胞命运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到多种组学技术用于生殖细胞及间质细胞的发育机制研究,报告内容丰富、见解独特,体现了我国专家学者在国际生殖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专家分享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生殖与健康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向,为不孕不育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案。
